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课程建设>详细内容

课程建设

南京大学童岭教授央视采访节目观看心得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7 15:56:59 浏览次数: 【字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方志诚

一次偶然的机会,南京大学童岭老师将他参与央视十套摄制的文化专题片发给笔者分享,多次观看,真是意犹未尽、如饮醇醪。

《跟着书本去旅行》2020年12月02日这一期记录的是南京大学童岭教授引荐下的诗画秦淮,杜牧的《泊秦淮》!星霜荏苒,千年后杜牧《泊秦淮》笔下的景况又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为此,书本旅行团专门采访了童教授!在节目2分10秒的时候,在主持人的引荐下,熟悉的画面出现了,童岭先生出现在了镜头里。给笔者的感觉是十个字:“谦谦君子童,人文南京范!”东水关遗址处,薛然主持人采访了童教授,关于杜牧的《泊秦淮》的相关信息一如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一样,其悠久的文明如涓涓细流在童教授的口中温润如玉般流淌出来——如数家珍、仿若美章、字字珠玑、行间润玉。

童岭先生谈及秦淮河如人的性格一样,具有两面性;只是和人的性格有异,一半是天造,一半是人造的两面性格。大自然的赐予自不必多言,像杜牧、刘禹锡、李白这些文人所赋予秦淮河的文化意义,是最感动后人的地方。

无论是白昼之时的碧波荡漾、恍若仙境,还是夜色之中的华灯映水、画舫凌波,都足以让人胜景难却进而流连忘返。而从其口中谈及的内秦淮和外秦淮的分界点东水关,以及从学术著作中找到的注脚,更是让我们在文化的自然典籍中找到了某些精神依托。童教授继而分述:所谓内秦淮就是十里秦淮,繁荣时代是六朝、隋唐,然二十分之一不到。这就好比最美好的东西总像世间的稀缺物品一样。恰如绫罗绸缎、奇珍异宝、珍贵文物。而外秦淮开凿时代是在唐之后的五代时期,定型于明代,是作为护城河处理的。三言两语极为精准,为杜牧到来做好了铺垫。

当学生问及亡国恨中亡的究竟是什么国?《后庭花》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童岭教授不急于回答,而是到实地考察。这就让笔者想到了民国时候的一些学者:刘文典先生在操场上给学生讲《月赋》;梁启超、鲁迅先生讲课时候的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陈寅恪先生搬来大量的典籍生动授课;又抑或是闻一多先生在给学生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必须选择晚上,抽起一支烟,给教室布置上朦胧凄迷的色彩,然后开讲;又恰如古文吟诵是当年无锡国专唐文治先生的一大创新点。以此纵观童岭先生的讲课,似乎每一特点长处兼备。无论是现身说法、现场讲学;还是引经据典、思辨滔滔;抑或是寻找创新点等方面,都让人叹为观止。童教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带领他们走入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作为最古老的皇家寺庙之一,童教授谈及重点不是参观寺庙,而是从寺庙的古井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此言甚妙、此法甚绝,若能推广开来,多年来萦绕在笔者心头的问题就破解了,也就是中学长期的应试教育普遍把人教傻了,怎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笔者一直在实践,看到童教授的提携妙语,笔者更加坚定了想法。那就是:活的教育、肯綮授予之法。也就是说,一定要好玩。在妙趣横生、兴致盎然中把知识的关键活色生香地教给学生。继而童教授在历史的维度上引出六朝中的“陈”。陈后主及张贵妃等两位妃子,共三人来此,藏在古胭脂井(景阳井)(辱井)中。而这个陈后主陈叔宝与唐玄宗李隆基、后唐庄宗李存勖、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等人一样,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在艺术上皆有作为,在政治上却一败涂地。陈叔宝的陈政权在他执掌的时候,仅剩下长江以南地区,然而却不励精图治,竟沉醉在靡靡之音中,创作出了《玉树后庭花》这样赞美宠妃张丽华的曲子。这样,就随顺自然又极为精彩的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不愧是央视,在童教授对比北方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在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挥戈南下、一举灭陈之后,解说员引用了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一开始,笔者没有听出来,仿佛童教授的声音与央视解说员的解说一样浑厚气。

沿着杜牧的足迹,你们一行五人开始泛舟秦淮,夜幕也随之降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的诗句映入脑海;“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描述的画面映入眼帘。      

此时,童先生你们也在这样唯美的画面中与其它船只一并穿梭行进。杜牧这一首诗写在什么季节?深秋才是正确的答案。进一步童教授描绘出水面上氤氲着水汽,船的窗外,秦淮河水道20米宽,而在之前的六朝后期到隋唐,按照古籍《建康实录》记载,秦淮河水面的宽度相当于现在的130多米;而《献帝春秋》中秦淮河长度有百余里。其中,记载的小江即秦淮河。水利、水运、军事、商贸,兼多种功用于一体。这也是孙权选择在此定都的重要原因。孙权之后六百年,杜牧夜泊秦淮。当年杜牧看到的秦淮河畔的景象,用现在学生的话来说有小的水门、小码头。童教授从建筑学的角度,从学术的出处谈及,在唐代的时候,建筑都是木质的。到了宋代以后,则出现砖混结构的建筑,也就是现在所看到的。然而,形态改变,建筑本质的作用不变。一为方便泊船,二为方便船上的客人去消费。因而专业市场像牛马市、纱市、谷市等等出现了,商业、人口也繁荣到一定程度。     

六朝时候,南京秦淮河便已经繁华无比,作为浸润着烟水气的江南名都,由于其远离政治中心,因而能够在文化上潜滋暗长甚至沛然成势。央视的叙述在吾师学者宋钢先生的学术著作《六朝论语学研究》中也有阐述。

自然六朝时候的南京秦淮河能够自在生长,经济上也极尽繁华,可以说的确是酒肆林立、歌声笑语,不辍于眼、不绝于耳。然而,杜牧的作品竟然意境悲凉、忧思深重。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童岭先生谈出了门道:对比了《夜泊秦淮》中“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近”和“进”,进而引出一种漂离、离愁的氛围以及诗歌中的朦胧的美。特别是在外任、外调的途中,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杜牧是哪里人?长安人。杜氏从魏晋以来,绵延了百年的高门士族。常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说法,杜佑作为杜牧的爷爷,在唐德宗之时官拜宰相。杜牧作为孙子自然也希望政治上有所作为与建树。可是现实中的他却郁郁不得志。笔者记得杭州灵隐寺曾经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可是对于杜牧来说,哪里谈得上半称心?简直就是不称心。于是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深深的矛盾与忧愁。正如童教授所言:“杜牧从安徽的池州调任到浙江做刺史,离开家乡长安越来越往南,不经意间触及六朝故都之秋时便触景生情了。”笔者深表赞同。 

杜牧出生于书香门第,世代簪缨之家,他早年继承家学、博览群书。正如视频解说所言及的,他有着出色的文采,更有着长于兴邦治国之事的抱负。好男儿的一生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就是不负天生八尺躯,为众黎庶做一事。可是杜樊川没有办法。祖父的去世、家道的中落,初涉官场的他又经历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甚至被牛李党争耽误一生!一生屡经外任,终未得到重用。在笔者看来,其实杜牧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于真性情,他胸怀文韬武略,23岁就写出《阿房宫赋》;擅长军事、见解独到,为《孙子兵法》注释可作佐证;曾经也帮助过朝廷平定叛乱。可是这样的能人异士,就是太过于性情,也就是文思有余,理智不足。当年,牛李党争本就激烈无比、你死我活,陷入其漩涡本就难以自拔。可是,杜牧本来就和李德裕站得近,可为什么偏偏牛僧孺的一封信,他就改变自己的站队了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杜牧属于骑墙派,政治定力不足,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六朝金粉、歌楼舞馆,烟、水、月、沙,多好的诗歌!商女又指的是什么人呢?童教授的回答让人信服!在中国古代的音乐里,宫商角徵羽又对应五行,还对应四季。商本身就对应秋季,而秋季自然是萧瑟与颓废的。看过专题采访片,笔者记得童教授说在广义上商女就是歌女。如果特指的话,商女是唱颓废之音的歌女。将五音、五行、四季联系起来解释甚妙!颇具有一流大师的点拨之时,切中要理之妙。

最后的总结甚为精彩!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引发了杜牧的感慨,看到小江的两岸这样类似的表演,突然将两者联系起来。想到杜牧所处的时代。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甚至更外面还有外敌、外族的环伺,中晚唐的风雨飘摇真是如李商隐诗歌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杜牧心生感慨,忧思难忘。        

果然在杜牧去世约三十年后爆发了黄巢起义,在笔者看来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政治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动荡的结果,自然这也敲响了大唐王朝最后的丧钟。公元907年,统治了中国289年的唐王朝被后梁的朱温取代了。  

经历了繁华褪尽的家世变故,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已过不惑之年的杜牧,对晚唐的时事或许比他人更有一份切身的感受,在勾栏酒肆、金粉楼台间,他所想到的是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一千多年过去,按照解说员所说,童先生的船便成为了历史的重载了。

 

文化专题片链接地址:

https://tv.cctv.com/2020/12/02/VIDEzaZH62DNkl44OMSjQmz6201202.shtml?spm=C59377.P5SlX4agqabL.ErbnzlsV0P71.1160

 

 


终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