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和更新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全面发展,更新校本课程,研究制订新的评价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但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课改”的创新之举,目前就全国来说,还无系统经验之举,更缺少现成教材供选用,因此,学校希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定
(1)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出3门校本课程,教研组长组织教师编写选修教材,至少开发出2-3门校本课程。
(2)三年内,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应开发出1门选修课。
(3)对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学校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学校予以奖励。并适时向上级课改机构推荐参评。
(4)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业绩录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
(5)教科室和教研组定期检查教师校本课程教案和备课情况,并作为评估。
2、对学生上好校本课程的规定
(1)校本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每一门任选课学分1-2分。每位高中毕业生所学的校本课程最低学分为6分。
(2)在高中学习的三年中,每位学生必须选上校本课程,任选课中每类最少选一门。
三、配套措施
1、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总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县教育局、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四、动作机制
1、管理网络。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动作流程:
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五、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己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县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六、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七、实施方案、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另行制订。
八、本制度从宣布之日起执行。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