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您的位置: 首页 >课程教学>精品课例>详细内容

精品课例

《客至》教学设计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20 15:31:42 浏览次数: 【字体:

客至

——鉴赏古诗要关注副词

园区二 陆建红

 教学目标:

一、了解副词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初步感知副词在古诗特定语境下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和盎然的情趣。

三、,以杜甫诗为例,养成关注古诗中虚词的重要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虚词在整首诗中具有的作用。

二、学生初步掌握虚词与实词在古诗中的有机协调关系。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 检查背诵
  2. 该诗属于杜甫诗歌创作的哪一个时期,投影做选择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比较老师修改过后看诗歌与原诗表达效果的不同,分组讨论,将答案标注在书本上。

舍南舍北有春水,看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缘客而清扫,蓬门今日为君开。

盘餐市远有野蔌,樽酒家贫品旧醅。

清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饮馀杯诗句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找出下列是剧中的副词,并说说各有什么作用。

1、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表现的是诗人们喜爱早春、喜爱“小儿”的程度;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更”突出了清秋时节“伤离别”的程度超越一般。

唐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风中的芦笛唤起征人思乡之情,“尽”字写出了所有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把将士们久戍思归的哀怨心情和盘托出。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总”,总是,表示频率的副词,强调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被历史的风风雨雨吹散是必然的规律,又有几多沧桑和无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强调的是速度之快,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溢于“已”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终”,始终,表达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是打败敌人的坚定决心。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仍”,仍然,用来强调突出旧桥还在、繁华已逝的冷清沉寂。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必”表明这是自信的价值宣言,高度自信的狂放之情流露无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须”“会”都有必定、一定的肯定意义,都表示意志的坚决,一个强化了诗人的豪迈形象,一个凸显出诗人的自信形象。古诗中的“当”“准”“确”也有相同的作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竟”表示出乎意料:四手相执,泪眼相对,情满心中却语哽咽喉。“竟”字深刻地反映了离别的痛苦之深。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偏惊”属于强调语气,生动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寻找本专题中其他三首诗歌中的副词,并说说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杜甫是唐代诗人中使用虚词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虚词,也正是因为这些虚词的使用,造就了诗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我们下面就一起来看他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明确]“尚”字说明大家依然铭记昭君,昭君村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向”字写出了昭君思念汉朝的感情,又因“黄昏”的时空转换,展现了昭君面向汉朝孤独落寞的身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人亦无助的最大的悲哀。这些虚词,让诗中的人物变得充满了人情味,也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

 

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考试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6无锡高三调研卷)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试分析诗中“未”、“犹”二字的表达效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