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筑峰行动”工作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筑峰行动”工作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秉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强信念,延续“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二中模式”,近年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长足发展,着实为园区高中教育承载了厚重的基础,西迁星湖街校区后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为落实园区教育局2019年提出的“筑峰行动”工作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特制定《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筑峰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校长室坚持顶层设计,确立系统思维,抓住条线管理、层级管理,会同教务处、年级部认真研究高中各年级的阶段特征和学生状况,从适恰教育的角度精心安排各阶段各项工作:对高一起始年级重点要求“低起点、慢爬坡”,让所有学生都听得懂、跟得上;对高二年级重点要求“巧设问、多启发”,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启迪智慧;对高三年级重点要求“快节奏、勤滚动”,让所有学生有紧迫感、踏实感。适恰教育与精致管理相结合,做细、做实每一个环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统一学生思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励进步学生,树立榜样典型,继续强化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切实推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于全校而言,“筑峰行动”的工作路径体现为:夯实基础在高一,滚动提高在高二,“原上筑峰”在高三。但各年级都要制定当年度的“筑峰行动”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细化、调整,逐步接近和达成总体目标。
二、总体目标
以2020届高三年级500人为基数,参考2020届高考模式,在高三年级的高考及历次大市统测,高一、高二年级的历次大市统测或四市五区模考中,文科超本一(模拟)线20分、理科超本一(模拟)线25分的目标数共10人。为此,本工作方案暂称“目标2025”。今后随园区教育“筑峰行动”目标要求进行调整。
三、组织架构
(一)领导小组组长:王剑;成员:江晓峰、吴玲秀、李君岗
(二)工作小组组长:江晓峰;成员:冒兵、陆建红、时光、王玮、全体高三班主任
四、具体措施
“目标2025”的根本在于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依托精细管理,深化学科教研,打造高效课堂,在“确保本二,提升本一”的基础上,以“适恰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切实可行的遴选竞争机制,着力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拔尖学生群体。
(一)学生遴选
教务处会同各年级部通过对近三年学校高考高分段学生的学科、生源、分数等因素进行结构性分析,根据中考及高一、高二年级时期历次大市期末统测或四市五区模考成绩,重点着眼于理科前40名、文科前20名,确定首批理科18人、文科12人的人员名单,上报校长室,存教务处和年级部。
(二)教师选定
辅导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年级部会同校长室,从核心备课组长及其组员中,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水平较高的老师担任辅导教师。
(三)时间安排
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利用课余时间、自习课、晚自习,或者周日下午,开展集中或个别辅导,一人一策,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使这批学生能扬长补短,全面提高。具体时间、人员安排由各年级、各学科合理制定细则。
(四)资料选用
辅导材料要集中备课组集体智慧,精选、精编,适量加大难度与强度,紧扣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热点及高频考点,以问题为导向,发现学生解题的痛点,突破难点,加大强度,攻坚克难,逐项突破。讲究学法指导,理科训练注重多角度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文科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熟练性。
拔尖学生平时的基础作业适量减少,要在减负增效,适量提高专题性应对作业的难度。一人一策要反映在作业布置、科目辅导、成绩跟踪和策略调整等各个方面,
五、跟踪管理
年级部、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对拔尖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类建档,确保“一人一档”。拔尖学生名单根据学期统测、模考以及校级重要考试数据进行适度动态调整和补充。每次重要测试后,跟踪分析学生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辅导策略。对保持高分群体、进步明显的学生及时表彰。督导室保持对“筑峰行动”工作情况的督促、监督和管理。
班主任应关注目标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关注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化,及时跟进,适度调整。定期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情况。
学校发展正面临着由向前加速到向上爬升的飞翔阶段,“筑峰行动”能够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筑峰行动”应以牢记“一心”(学生中心)、抓实“两建”(班主任队伍建设、备课组建设)、明确“三不”(不怀疑、不抱怨、不放弃)、坚持“四特”(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讲奉献)为基础,向信仰要质量,向研究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切实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着力维护来之不易的二中辉煌。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